对不起,我不当“万柳少爷”的“老奴

3个月前 (01-08) ytj9188
8分钟
86
0

在以流量为生的短视频平台娱乐圈,“有钱”已经成为了相当热门的人设。

谁能想到,迈入2023年的第一时间,网友们就被迫普及了北京豪宅知识。

万柳书院,传说中“北京楼市的尽头”,周边是中关村三小和人大附中这类顶尖学校,堪称“北京最强学区”。2022年5月,这里还曾因36万元/平方米的法拍房单价纪录冲上热搜。

这次让万柳书院又火了一把的,是一个男孩上传到自己抖音账号的短视频。

对不起,我不当“万柳少爷”的“老奴

视频截图

视频内容原本平平无奇,就是一个胯下运球动作,却因定位在万柳书院,同时背景里露出了疑似齐白石真迹的挂画,被眼尖的网友迅速鉴定为富家子弟。

于是视频下面的评论对男孩一口一个“少爷”,纷纷自称“老奴”,激情“认主”,甚至还有人献上肉麻手写信,连用数十个四字短语来表达倾慕之情。

对不起,我不当“万柳少爷”的“老奴

不仅该账号迅速涨粉100多万,另外又有一系列以万柳书院“少爷”、“小姐”为噱头的账号冒了出来,与网红合拍视频,直播连麦,流量拉满。

这些账号底下同样充斥着“老奴”的评论,“媚富”的氛围浓烈到几乎要溢出屏幕。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对有钱人的态度,竟然已经如此堂而皇之、不顾底线地羡慕和追捧了?

面对有钱人,谁的姿态越来越低了?

2010年,某档相亲节目上的一位女嘉宾公开表示:“我宁愿坐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笑。”

此言一出,铺天盖地的指责随之而来,无数人给她扣上“拜金女”的帽子,连同节目也遭遇整改。

仅仅5年过后,部分年轻人已经开始在网上叫王思聪“老公”。亲昵的称谓,取代了曾经对拜金主义的朴素批判。

2022年世界杯,所谓的“卡塔尔小王子”在国内互联网意外走红,入驻短视频平台后,一天内涨粉千万,比卡塔尔的人口还多上好几倍。

对不起,我不当“万柳少爷”的“老奴

一如“少爷”需要“奴才”,“异国王子”的账号评论区里大家则是组团要去“和亲”。

对不起,我不当“万柳少爷”的“老奴

从攀亲戚到为奴婢,面对有钱人,网友们玩的梗要么源于宗族血缘传统,要么出自烂俗影视文学作品,想象力并无见长,姿态却越来越低。

当一个人习惯了自我矮化,看什么都会觉得需要仰视,在这些人眼里,一沓沓钞票如同增高鞋垫一般,帮助他们臆想富人的伟岸。

就像那封给万柳书院“少爷”的手写小作文,仅仅凭着“有钱”二字,就脑补出“少爷”过人的颜值、气质、能力与人品,仿佛所有美好的品质都是财富的衍生品。

还有人笃定自己看到了“卡塔尔小王子”的“自信、明媚”,“眼神里带着这个年纪该有的清澈”,甚而转身质问起中国青年的眼里为什么没有光。

对不起,我不当“万柳少爷”的“老奴

在富人滤镜下,金钱独占一万种色彩,此外全是黑白。“小王子”是不是真王子他们看不见,卡塔尔女性的处境他们也看不见。满心满眼,都只有“为何我没被命运选中”的不忿。

“有钱”怎么成了流量密码?

一个值得被讨论的现象是,似乎有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正在抢夺舆论的注意力。

万柳书院火了之后,网红羊毛月找到另一位住在万柳书院、平台ID为“16”的“少爷”,接连拍摄了数个视频,点赞量都已突破百万,视频中也出现了广告合作的身影。

很快“16”的平台账号也迅速涨粉百万,他趁热打铁开始直播,并连麦了一个定位同样在万柳书院的“小姐”。在一场直播中,“16”刚开播7分钟便收到价值20万的礼物,热度居高不下。

可能最初万柳书院“少爷”的火只是偶然,但后续的“少爷”“小姐”以及网红们则显然是嗅着味来的。

钱能带来流量,流量又能生钱……如此便不难理解,短视频平台上为何出现那么多营销“有钱”人设的博主,不管是真有钱还是假富人,都想上来捞一笔。

半个月前,香港娱乐圈黄金时代的幕后大佬向太开启首场直播带货,身价几十亿的她在直播过程对其所卖的低价产品一脸嫌弃,拒绝试吃,不少人指责她态度傲慢,尽管如此,这场直播的销售额还是突破了3亿元。

对不起,我不当“万柳少爷”的“老奴

视频截图

为了挽回口碑,第二次直播向太态度积极,开始试吃产品,评论区就开始夸赞她“有进步”“真性情”。在短视频的流量游戏中,有钱人设不仅能赢得更轻松,还能获得更多的宽容与试错空间。

曾几何时,“富二代”这个词几乎是不劳而获的代名词,现在却有一些网友主动为他们辩白,“人家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

一方面,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最初的财富积累,有助于减轻网友对于有钱人的道德关切,不必背负舆论中资本的原罪;另一方面,他们熟悉年轻的网络话语,更容易显得平易近人,赢得好感。

去年9月,特步董事长丁水波的小女儿丁佳敏和七匹狼创始人周少雄之子周力源高调订婚,一时被戏称“有钱人终成眷属”。比起讨论资本的联姻,网友们更愿意磕糖。两人不仅收获了数量众多的CP粉,还不时上传情侣日常,为大家脑补的晋江爱情故事增添细节,最重要的是把品牌顺带也宣传了。

此外还有“社恐富二代”好利来二公子罗成、“新媒体小编”旺旺二公子蔡旺家,他们在各自集团的职位分别是品牌总监和首席营运官,都熟练地扮演着富二代网红,并以此有效地助力企业的经营。

企业的继承者们似乎已经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豪门二代身份也能帮助品牌加速流量收割,他们并不掩饰对流量的渴求。

与此同时,在以流量为生的娱乐圈,“有钱”已经成为了相当热门的人设。

一些家境殷实的艺人,手里拎的包可能比人还先火,“富家女”“富家子”的标签对他们的走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连略显做作的言行,也会被粉丝解释为“从小养尊处优”,所以真诚可爱。

家世背景不仅能带来更多的营销话题和流量红利,甚至已经成为逐梦演艺圈的基础门槛。曾经让草根演员们翻身立命的演艺圈,如今怎么变成这样了?

面对财富,我们还没学会泰然自处

孔子曾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对巨额的财富一向是抱着警惕和质疑之心的。

但不知何时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装了”,甚至一些高等教育学者也语出惊人,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财富的崇拜。

早在10年前,北师大教授董藩就曾对学生公开喊话,40岁时要达到4000万身家,否则“不要来见我”。

对不起,我不当“万柳少爷”的“老奴

成功的标准,似乎变得更加单一化了。在不少网友看来,越富有就越正确,财富成了万物的尺度,其他如知识、修养、理想等没有了财富的加冕,就成了天真和无用之物。

这样粗暴的、同质化的媚富追求,会把我们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赛道之中,把社会变成一场零和游戏,抹杀了其他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可能性。

所以年轻人才会越来越抗拒“内卷”,抗拒传统社会语境施加给他们的压力,向“远方”出逃,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意义。

去年1月,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严格管控网络炫富拜金问题,多个社交平台分别清理了数千个相关账号。

网上炫富的人着实少了,但比这更重要的,似乎是我们应该冷静地审视,是否应该盲目崇拜那唯一的成功。

一个平衡的社会中,不是所有东西都要与财富绑定在一起的,我们应该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去选择不同的道路,并通向不同的理想生活。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能够承载更多样的社会文化的土壤,大家在其中都能找到属于各自的精神坐标。

本文由:ytj9188 发布于 优做派,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ouzuopai.com/news/8703.html
小编编
作者

相关推荐

4个月前 (11-24)

中国的地下偶像?长沙不少机构以娱乐圈的旗号培养女团(草根“练习生”)

爸妈又打电话过来,还是催秦时明(化名)赶紧回家,别再外面瞎折腾浪费时间。虽然听得心烦气躁,但想到自己的确没混出名堂,他也只好“嗯啊嗯啊”回应着。 直到听筒那边传来“你哪有当明星的命”。秦时明没压住火,“你们别管,我不想回去给人理发,就算饿死...
1个月前 (02-20)

禁网18天,第127次点开视频软件

网上曾经有个问题,给你足够的钱,一辈子不能接触网络,你会答应吗?有人答应也有人拒绝。在今天,完全脱离网络,会发生什么?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一个实验,一起看看。
1个月前 (02-19)

中国近7亿人近视,给你验光配镜的人却有90%不合格

“清楚吗?”“有变化吗?清楚了还是模糊了?”“这个清楚还是上一个清楚?”“红的清楚还是绿的清楚?” ……验光配镜时,每个人都需要回答验光师这一连串问题。问到你怀疑自己的眼睛,可能还有智力之后,验光师才会让你试戴一副或几副镜片,你还需要回答另...
1个月前 (02-18)

地铁爆挤,真不是错觉

最近,乘坐地铁的乘客应该都能感受到,以往熟悉的拥挤感又回来了。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对地铁拥挤的吐槽五花八门。 “坐3号线去买个糖水,回来鞋给挤没了。” “拎了一袋麻薯上了地铁,下车变成了一张饼。” “今天早上在地铁车厢里看到地上有一只孤零零...
1个月前 (02-18)

欧洲人不要的燃油车,中国人当个宝

燃油车的丧钟,在欧洲大陆再次被敲响。 当地时间2月14日,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以340票赞成、279票反对、21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的《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该协议的目标是,2035年...

评论

已有0人参与了评论